• 首页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生活服务
  • 教育培训
  • 网络科技
  • 金融财经
  • 电商美工
  • 网站搭建
  • 你的位置:杭州抖音全职美工 > 生活服务 > 外包美工 河北保定张氏:蒙古灭金和南宋立下赫赫战功

    外包美工 河北保定张氏:蒙古灭金和南宋立下赫赫战功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13 08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    外包美工 河北保定张氏:蒙古灭金和南宋立下赫赫战功

    河北保定张氏是蒙古的汉人世侯,在灭金和南宋时表现出色,战功赫赫。

    张弘范家的兴起,最早是他父亲张柔,这在很多文献里都有记载: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里写“公(张柔)名柔,字德刚,是涿州定兴县河内里人。曾祖父名溱,祖父名辛,父亲名福宽,都以务农为业,品德高尚但不炫耀。”《续文献通考》也说“蔡国公张柔,是易州定兴人(根据《畿辅通志》:“定兴县,金朝大定六年改置,归属涿州,元朝归属易州”),张略、张范都是他的儿子。他从金朝来归附,战功最多,官做到顺天等路万户。世祖中统二年请求退休,被封为安肃公。”

    至元四年,晋升蔡国公。五年去世。《元故参知政事张公神道碑铭》记载:“公姓张,世居涿郡之定兴河内里。从高祖父溱、曾祖父辛、祖父福宽开始都以务农为业。到了父亲这一辈,正值金朝末世,因为战功累官至骠骑卫上将军、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、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,荣膺皇禄大夫、都元帅、行军万户、蔡国武康公柔,这才开始成为显贵的诸侯。”

    原来张氏家族不是军事望族,他们生活在金末、蒙元初期战乱频繁的时代。但张氏一族能在宋末元初成为重要的汉人世侯,对蒙元的发展起关键作用,这都跟张柔早期的战功有关。

    张柔有 12 个儿子,其中有事迹记载在史籍中的是弘略、弘范。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中一一列出了诸子:“公(张柔)……男十二人,福寿、弘基、明山、松山、弘道皆早卒,弘略嗣公职,夫人马氏之子也。弘彦、弘规、弘范、弘正、弘庆、弘毅皆登显秩,女十人皆配令族。”[5]而《元史·张柔传》中则记载他有 11 个儿子,却没有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。

    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中说碑文是“至元十年春,弘略向朝廷请求,获得了‘武康’的谥号,皇帝还下令翰林院撰写碑石文字,臣磐执笔,依据行状叙述他的生平事迹并作铭文。”王磐撰文时,距离张柔去世的日子应该不远,而且文中详细列出了十二子的名字,可见碑文所记载的内容不假。张柔的儿子中比较重要的有张弘略、张弘范。弘略是弘范的哥哥,承袭了张柔的官职,有三个儿子。

    张柔传后附有《张弘略传》,其中记载:“张弘略,字仲杰,是张柔的第八个儿子。他有谋略,通晓经史,擅长骑射。……元贞二年去世。被追赠为推忠佐理功臣、银青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、上柱国、蔡国公,谥号忠毅。他有三个儿子:张玠、张瑾、张琰。”

    张弘略有三个儿子,分别是中顺大夫、卫辉路总管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兼管内劝农事的张玠,以及在宫中担任侍卫的张瑾和张琰。他还有两个女儿,都嫁给了名门望族。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,是蒙古汉军都元帅,只有一个儿子,名叫张珪。根据《故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公墓志铭并序》:“公讳弘范,字仲畴,涿州定兴河内里人,蔡国武康公第九子,世次见翰林学士王公所著蔡国公神道碑。”

    张珪子女的记载见于《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(张珪)墓志铭》,长子叫景武,官至定远大将军、保定等路管军上万户、佩虎符,镇守武昌;次子叫景鲁,官至亚中大夫、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;三子叫景哲,官至奉政大夫、佥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;四子叫景元,官至资政大夫、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;五子叫景德,未仕便去世了;六子叫景诚,官至文林郎、内政司丞。还有五个女儿,十个孙子,六个孙女。除了弘略、弘范外,事迹见于史籍记载的张柔之子还有弘庆、弘正。张弘庆曾为质子。关于“质子”,《元史·兵志》中有记载:“或者选取诸侯将校的子弟充军,称为质子军。”

    张弘庆曾被当人质,《元史·张柔传》有记载:“阿不里哥造反,世祖北征,诏张柔入京保卫,到庐朐河,世祖又下诏制止。张柔分出三千五百士兵保卫京师,让儿子张弘庆当人质。”由此可见,“取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”是蒙古统治者控制汉人将校的手段之一,也体现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世侯的矛盾心理。张弘正曾随张弘范南征,被任命为南征先锋。据《元史·张弘范传》记载,至元十五年,张弘范南征,“让弟弟张弘正当先锋,告诫他:‘我选你是因为你勇猛,不是偏爱你。军法重,我不敢因私废公,努力吧。’张弘正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。”简略看张弘范家世,张氏一族从张柔到张弘范、宏略、弘正,都因军功而晋升显位,到张弘范之子张珪这一辈,元朝已统一中国,他们这一辈有官职,大多是因为祖、父辈的战功。

    张柔是河北人,本来是金朝的汉人。金朝末年,蒙古南下入侵,张柔带兵与之作战,被俘虏,然后投降蒙古。根据神道碑文“(至元)五年夏六月二十五日,因病在京师的私宅去世,享年七十九岁”可知,张柔死于元世祖至元五年,也就是公元 1268 年。由此倒推,他应该生于公元 1190 年,也就是金章宗明昌元年,他成长的这段历史时期正是金蒙对抗的时候。

    张柔长大的时候,正好是宋、金、西夏三个国家并存,蒙古的势力还没有真正崛起的时候。但是没多久金朝的国力就慢慢衰落了,以前的“国内小康,于是就整顿礼乐,减少刑法,确定官职制度,典章文物都已经成为一代的治理规范”都已经是过去式了,现在的金朝是江河日下的局面:“(金朝)宠妃专权,皇位继承人没有确定,疏远猜忌宗室却又选错了传授的人。以前所说的能维持巩固很久的办法,只是形式上的东西,不能被后世子孙使用一天,金源氏从这以后就衰落了。”然而之后铁木真在 1206 年建立了大蒙古国,并且积极对外发动扩张战争,西夏、金成为大蒙古国南下扩张要消灭的首要目标。

    公元 1211 年,元太祖六年,蒙古与金在野狐岭交战,揭开了蒙古灭金之战的帷幕。在这场金蒙对抗中,张柔的势力逐渐崛起。而作为金朝子民,他的首要任务是抵御蒙古的入侵。

    1213 年,成吉思汗八年,金宣宗贞祐元年,蒙古与金朝再次开战,河北地区陷入大乱,土匪强盗纷纷涌现。百姓们大多集结成族党来保护自己,其中有些人得到了朝廷的倚重,苗道润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:“苗道润,贞祐初年,担任河北义军队长。……于是,朝廷任命苗道润为宣武将军,兼任顺天军节度使。贞祐四年,又因战功晋升为怀远大将军,兼任中山府事。过了一个月,再次因战功晋升为骠骑上将军、中都路经略使,兼任中山府事。不久后,又被加封为中都留守,兼任经略使。”

    张柔的兴起跟苗道润有一定关系,据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记载,张柔的兴起和苗道润有直接联系:“金贞祐年间,河朔骚乱,土寇蜂拥而起,张柔(公)召集宗族数千家,在西山东流埚建寨,挑选强壮者组成队伍自卫,远近之人都害怕他,不敢侵犯。因功被任命为定兴县令,多次晋升为青州防御使。”

    中都路经略使苗道闰上表推荐他有才能,朝廷加授苗道润为毅昭大将军、遥领永定军节度使、兼雄州管内观察使、权元帅右都监、行元帅府事。而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的记载“(贞祐四年)十一月,……署保定张柔为元帅右监军、行元帅府事。”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,可见苗道润对张柔的兴起有着重要的作用。后来苗道润被贾瑀所杀,张柔起兵讨伐贾瑀,也因此被蒙古俘获。

    1218 年,金宣宗兴定二年五月,苗道润被副将贾瑀所杀,张柔起兵讨伐贾瑀,结果在与蒙古兵作战时被俘虏,随后投降蒙古。关于张柔被俘一事,小程序美工不同史籍的记载存在差异,但都提到他是因为讨伐贾瑀而遭遇蒙古强兵,最终兵败被俘。比如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中说:“(兴定二年)五月,金中都经略副使贾瑀杀苗道润,道润的部将张柔袭击贾瑀,到紫荆关时遇到蒙古兵,双方交战,张柔被俘虏,于是投降了蒙古。”

    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对张柔起兵过程记载更详细:“兴定初,道闰被其副贾瑀所害,瑀不安,派使者用好话告诉张柔:‘我杀了道闰,因你正直不凭兵力帮坏人。’张柔怒叱使者回报贾瑀:‘你这贼,我正要讨伐,还敢用这话戏耍我!’于是召集道闰部曲,在易水的市川会合,告知复仇之意,众人于是围着下拜,推举张柔为首。此事上报后,张柔升任骠骑卫上将军、中都留守、兼知大兴府事、本路经略使、行元帅府事,时年二十九。正要会兵讨伐贾瑀,而蒙古国军队南下,从紫荆口入。张柔率部在狼牙岭迎战,马跌倒被捉……不久,恢复原职。”张柔被俘后,受到蒙古统治者赏识,得以“复旧职”,《元史·太祖本纪》记载:“十三年戊寅秋八月,兵出紫荆口,获金行元帅事张柔,命还其旧职。”

    张柔投降蒙古,不是因为能“恢复旧职”,而是没办法。《通鉴续编》对此有详细记载:“张柔的马摔倒,被蒙古士兵抓住,带到军前见主帅明安。张柔站着不跪,明安让人强行让他下跪。张柔呵斥道:‘他是主帅,我也是主帅,大丈夫要死就死,决不屈服于他人。’明安觉得他很有气节,就放了他,那些溃散的士兵也慢慢聚集起来。明安担心张柔会谋反,就把他的父母扣押在燕京。张柔叹了口气说:‘我受国家厚恩,没想到会落到这个地步,但是忠孝不能两全,我只好先为父母屈服了。’于是就投降了蒙古,蒙古让张柔当河北都元帅。”

    张柔降蒙对他本人和张弘范都有影响。张柔所处的金朝末世,跟张弘范后来看到的南宋末世一样,朝廷腐败,有能力的人自保,朝廷可能招安势众的人。苗道润、张柔等都是在蒙古侵略、金朝军队抵御不了的情况下,聚集族人自救,后被金朝所用。但金朝腐败,不能让百姓在战乱中生存,张柔自然不会忠心,后来张柔降蒙,也不是因为贪生怕死,而是蒙古拿他双亲做人质。张柔降蒙虽不忠于金朝,但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并非助纣为虐,反而为保护北方汉人及文化做了不少贡献。

    张柔降蒙后,帮蒙灭金伐宋,战功赫赫。1219 年,元太祖十四年,他为蒙古取了三十多座城池,因此被加官荣禄大夫、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。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里就有对他征战的详细描写,也能从侧面看出当时蒙金宋的实力对比。

    《元名臣事略》记载:“己卯年秋天八月,(史天倪)向南侵略到鼓城,单枪匹马进城,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,鼓城于是投降。又进攻深泽、宁晋等县,全都攻克。从此,深州、冀州以北,真定以东三十多座城池,都服从命令,依山傍险的鹿儿、和和、野狸、狼山等营寨,相继望风归顺。史天倪的威名震动河朔地区。”

    由此可见,金朝腐败无能,快要不行了,张柔投降蒙古是识时务。张柔不仅战功大,还重视管辖区,修城池、办学校、恢复生产,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,这些在史书中都有记载。之前张柔在满城,“他任命官吏,制定规章制度,鼓励百姓种地种桑,百姓不再挨饿受冻,知道了活着的快乐。”后来到了保定:“丁亥(1227 年)春天,……他在荒地中建营帐,天天忙着建城,后来得到计议官毛居节的帮助,居民和官府都焕然一新,……这个州成了燕南的大城市,不再是以前的要塞了。”

    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,比如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中记载:“丁亥春,……公招募工匠,准备材料,铲除荆棘,建造官府、仓库、庙学、市井、闾阎。不到两三年,这里就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太平州府景象。”《顺天府孔子新庙碑》中记载:“起初,州里的庙学在保塞故堙的北面,……这显然不是供奉神灵的清庙所在,……于是在东南找到一块干爽的地方,谋划迁移神灵的居所,招募工匠,征发徭役,宫殿廊庑焕然一新,讲学的校舍、厨房、储藏室、游乐休息的场所,依次建成,规模比原来扩大了将近一倍。又在南面建了奎文楼,在西面凿了璧水,在戊午年(1258 年)竣工……。”

    《元史·张柔传》记载:“甲寅年,(张柔)调任亳州。……张柔用城墙的砖头修建成桥梁连接到汴堤,以方便通商贸易,又修建孔子庙,设立学校的官员和学生。”《元名臣事略》记载:“张柔刚到(亳州)的时候,就修理百姓的房屋,建造府邸,用砖头把城墙全部砌好,又修建了桥梁,以便和归德相通,人民纷纷聚集,商人旅客的舟车往来,就像太平时期一样。”[7]由此可见,张柔在任职期间对所管辖的州县有很多善举。值得一提的是,张柔虽然是武将,但在战争中没有忘记救护文人儒士,保护历史文献:“第二年(1233 年),汴州投降,将领们都争抢金银财宝,张柔却独自进入史馆,收集金国的实录、皇家图书,还寻找当地的老人和望族十多家,如高户部夔、李都运时立等,……护送他们北归。”

    张柔不仅保护文人,还喜欢和文人交往,让王鹗、郝经等人教导自己的儿子,这为张弘范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,这也是张弘范能文能武的重要原因。《内翰王文康公(王鹗)》《蔡国公神道碑铭》《国信使郝文忠公(郝经)》也有类似记载:“蔡州沦陷后,万户张柔早就听说了王鹗的名声,用车把他接到北方渡过黄河,在保州的馆舍中住了十多年,他深藏不露,好像要在这里度过一生。”

    “性喜宾客闲,暇辄延引士大 夫与之言笑谈论,终日不倦。岁时赡给,或随其器能任使之。”“金亡,(郝经)北渡, 侨寓保定。??蔡国张公闻其名,延之家塾,教授诸子。蔡国储书万卷,付公管钥,恣其 搜览。”简单了解一下张柔的身世,就知道他出生在乱世,凭借武功成为蒙古灭金伐宋的重要大臣。张弘范在成长过程中,肯定会受到他父亲尚武习气的影响,后来积极帮助元朝灭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
    此外,从张柔对文人儒士和史籍文献的态度来看,张弘范成长的环境有崇文的风气,郝经、王鹗等文人儒士对张弘范肯定也有深刻的影响,特别是郝经曾被张柔“延之家塾,教授诸子”,张弘范向郝经学习,郝经“能行中国之道,则中国之主也”的“正统”观念肯定也会对张弘范选择助元灭宋产生重要影响。